武術是少林寺獨特的文化遺產。從歷史上的角度看,這些技巧傳承自古代中國的武術流派,如太極拳、八卦掌和形意拳等。然而,少林寺的武術不僅僅是一種體育運動或武術技巧的集合。它反映了少林寺僧侶所信仰的佛教思想和文化價值觀,如忍耐、智慧和慈悲等,這些也是少林寺所崇尚的中華文化精髓。從這個意義上說,少林寺的武文化是一種獨特的、綜合性的文化現象,不僅展現了中國武術的卓越技藝,也彰顯了少林寺的佛教文化精神。
少林寺歷史悠久,參與了中國歷史上眾多重大事件。在武俠小說和電影中,少林寺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其武術文化含義大約有以下六個方面:
少林寺代表著六種不同的精神力量。首先是正義少林,代表著對抗暴政和邪惡勢力的正義之心。其次是護國少林,代表著對抗外族入侵和民族壓迫的民族自強精神。第三是功夫少林,「天下功夫匯少林」,因其武學的包容性而著名,是武術的殿堂。第四是苦行少林,代表著不斷刻苦練武和磨練自我意誌的苦行之道。第五是智慧少林,佛法賦予了武者智慧,帶領人們由糊塗向明悟,提升了精神境界。第六是慈悲少林,以大慈大悲之心超度一切苦難和煩惱。
一、少林寺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武術的代表,而其正義精神更是深受人們的推崇。少林武僧們不僅精通各種武藝,而且堅持不懈地以正義之心守護社會穩定。在歷史上,少林寺曾經多次抵抗奸邪勢力的侵害和蹂躪,保衛著中國的民族尊嚴。至今,少林寺依然傳承著這份正義精神,成為了全球武術愛好者心中的聖地。
忠誠的臣子和學貫中西的士人,當遇到朝廷腐敗、奸臣當道以及無能的皇帝時,通常會逃出朝廷,避入寺廟,學習武藝,修煉禪法,等待機會復仇,清除奸臣,還抵抗黑暗力量。在這個時候,少林寺就成為了對黑暗力量的抵製者,代表著正義的力量。在隋朝末年,少林寺的僧侶協助李世民征伐王世充,傳說中稱之為「十三棍僧救秦王」,此後,少林寺以其武功而聞名於世。
二、少林寺是一個重要的武術文化遺產,它代表著中國功夫的最高境界之一。在歷史的過程中,少林寺成為了一個保衛中華民族的重要堡壘,而且也在外族入侵的戰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少林門人們以其高超的武藝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守衛著家園,保衛著國家的尊嚴和尊嚴。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了少林武僧的不朽價值。
在元朝,蒙古族執政者為了避免漢民族的反抗,嚴令禁止漢族平民學習武藝和私藏武器。由於蒙古統治者信奉佛教,這一法令並不適用於寺廟。因此,許多反元英雄和武術高手削發為僧,將武藝帶進了寺廟。少林寺和其他著名寺廟成為了武學的存儲、匯集、傳承和發展重要場所。佛教和武術相互融合,甚至佛教武術的發展也有歷史政治的原因。
明朝時期,由於倭寇頻繁侵擾,少林寺便派遣僧兵參加政府軍隊的抗擊戰,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到了嘉靖年間,海防松懈,軍紀混亂,戰鬥力嚴重下降。在倭寇侵略的初期,中國軍隊戰敗不斷,由於無法調動正規軍中的精銳部隊,只能臨時征召那些戰鬥力較強的地方民團。而此時運用「少林僧兵」上戰場,他們「手執幹戈,為國捍衛」並首次將倭寇打敗,這讓中國軍民振奮起來。當時的人鄭若曾感慨說:「這非常有利於激發國家民族自豪感,功勞可施稱之為多。」從此以後,少林僧兵在抗倭戰爭中屢建奇功,揚名立萬。這是少林武術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讓少林武術真正得以發揚光大的重要機遇。對於抗倭武僧們高超的武功,有許多記載,如《雲間雜誌》就記載著:「一名寇舞動著雙刀而來,月空靜悄悄,寇疾馳而至,月空身子猛地向上一躍,躍過了寇的頭頂,然後一鐵棒砸碎了寇的頭顱。因此其他寇士氣大為挫敗。」
要使少林武術成為如今如此著名的武術流派,若僅停留在民間下層範疇,默默無聞的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在儒家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士人的最高追求。一旦和尚、武術進入「修齊治平」的範疇,就會受到社會各界的註目,變得引人註目。由此,少林寺出現了以「寺以武顯」為核心的流派,而少林武術的名聲如日中天,「武以寺名」也成為了膾炙人口的故事。
三、少林功夫是天下功夫之最,遠近馳名。因其歷史悠久、內外修行、形式多樣,被稱為「中國武術的瑰寶」。它不僅代表了中國武術文化的精髓,也是融合了太極、八卦、形意等多種武術技藝的完美結合。人們可以通過練習少林功夫,不僅增加自身的健康,提高身體素質,還能夠修身養性,接受中國武術文化的熏陶。因此,少林功夫匯集眾多武術習者,成為了天下功夫的代表之一。
少林寺是一所武術巨擘,在「天下功夫出少林」這句話中也有所反映。少林寺代表著武學的高峰和聖潔,就像現在拍攝學生追求知識場景時,我們會選擇圖書館或大學,或許還有北大或清華。確切地說,「天下功夫出少林」應該說成「天下功夫匯聚於少林」,因為武學就誕生在少林寺裏。由於宗教場所通常不與政治和武林仇恨有關,能夠遠離塵俗世事,少林寺為各個門派的高手以及有誌於研究武學的人提供了一個居所,也帶給他們一個避世桃源。因此,它成了各個門派武學知識的匯聚、溝通和儲存之地,也成了武學界的聖殿。
四、少林寺以其嚴謹、刻苦、天賦和悟性而聞名,深受武術界和文化界的推崇。少林武術以其多樣性和變化著稱,可以說是中國武術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對於少林僧侶來說,學習武術是其日常修行的一部分。他們要在清晨起床後進行一系列的苦行和修煉,包括默念佛號、打坐、氣功練習和武術鍛煉。這些甚至可能需要數小時的時間,旨在錘煉僧侶的毅力和精神,克服身體和心理上的障礙,並培養出堅定不移的信仰和忠誠。這些苦行和訓練對於少林僧侶的成長和武術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少林寺代表著刻苦習武的精神。在以少林寺為主題的小說和電影中,有數不勝數的「笨鳥先飛」的故事。少林寺的生活十分艱苦,食物差而居住條件也很差,寺內空曠冷寂,習練少林功夫需要經歷長時間的意誌磨練。例如,菩提達摩祖師曾在少林寺山上面壁九年,首倡禪學;禪學二祖慧可大師「斷臂求法」,在煉魔臺上養傷,飲用酸、甜、苦、辣四口井的河水,最終成為一代宗師。修煉少林寺的絕招也需要經過漫長的修行。和尚與武者的苦行精神高度一致。
五、智慧少林——將知識轉化為智慧
佛教代表著智慧和覺醒。借助佛學智慧,領悟武學,提升智識。在佛門武學中,學武的最高追求不是技擊的提高,而是領悟禪學,獲得智慧。少林寺僧人以禪學修武,以武術開悟禪機。釋永信方丈說:「當學武變成學佛的法門時,學武又成為學佛的有效途徑。」佛學以覺醒世界和通向智慧為目的。武學的技藝雖然有助於提升能力,但佛門武學不以技能、神通、能力的提升為終極目標,而是通過習武悟禪,轉化智識,解脫生命輪回。在這裏,學習武術是通過武術培訓學習禪學,提升智識的過程,是一種覺醒的過程。
六、少林寺一向以慈悲為本,旨在救助天下,如今更是在雪庭福裕計劃的推動下,為人們帶來了更多的福利。
佛家教誨人們智慧和大慈悲的力量能夠解除一切苦惱,拯救一切痛苦,並勸人放下殺戮,向著向善的方向前行。相傳「雪庭福裕救天下」的故事正是佛家慈悲、反殺的生動寫照。十三世紀初,忽必烈率領蒙古軍隊進軍南方,包圍了汴梁城(今河南開封)。當時,蒙古軍隊慣用屠城政策,每次攻破城門,都會對城內居民展開屠殺。汴梁城內有超過兩百萬名居民的生命岌岌可危。
在危急關頭,少林寺的僧人們並沒有躲避,而是在住持雪庭福裕的帶領下進入了蒙古軍營。他們運用佛家的慈悲教誨說服蒙古軍不要屠殺無辜平民。蒙古統治者也信奉佛教,認為佛家是「掌」,而道家、伊斯蘭教等則是「指」,忽必烈明確表示「三教不能比較」。經過雪庭福裕的說服,汴梁城被攻陷後,成功避免了一場大屠殺,這就是「雪庭福裕救天下」的傳說。如今,在少林寺的塔林中,最大的靈塔就是雪庭福裕的靈塔。